小红书重拳出击虚假营销:半年封禁1200万账号构建真实内容生态
当一位宝妈在小红书上翻阅育儿经验分享时,她或许不会想到,那些看似亲切的"真人体验"背后,可能是专业团队精心设计的营销陷阱。如今,这种困扰用户已久的虚假内容乱象正得到有力遏制。自2025年3月成立"打击虚假营销战队"以来,小红书已封禁虚假账号超1200万个,处置虚假营销笔记1376万篇,清理虚假评论超3.6亿条,虚假营销内容曝光量整体下降60%,用实际行动守护着社区的真实底色。

跨部门协同作战 构建全链路治理体系
虚假营销的治理难点在于其"强隐蔽性"和"强对抗性",往往呈现跨账号、跨内容、跨环节的复杂特点。为突破以往"单点治理、被动应对"的困境,小红书打破部门壁垒,组建了一支由生态治理、产品、算法等多部门组成的虚拟战队,构建起账号、内容、行业、品牌、搜索五大治理板块的全链路治理体系。
"虚假营销不是简单的内容问题,而是需要系统化作战的生态挑战。"小红书"打击虚假营销战队"队长莱戈表示。这支专业化团队实现了从账号识别、内容拦截到品牌溯源的全链条打击,改变了过去"各管一摊"的治理模式。在账号治理方面,团队重点打击两类造假账号:一类是机构运营的"伪素人"账号,精心营造医生、白领、学生等人设,通过日常内容积累信任后夹带营销私货;另一类是众包平台招募普通用户批量发布同质化内容的"众包"账号。
账号治理负责人必行介绍,团队通过捕捉账号"异常行为",结合内容特征、关联品牌等多维度识别,像"火眼金睛"般精准揪出"戏精"账号。针对"伪素人"账号的场景化伪装,团队建立了跨内容聚类分析机制;对于"众包"账号,则通过追踪账号间关联实现"从账号到团队"的全链条打击。
AI大模型升级 技术筑起防护屏障
技术升级成为这场治理战役的核心动力。半年间,小红书上线"虚假营销内容识别""异常账号监测"等50余项核心治理策略,迭代了20多个AI识别大模型,包括"模板化笔记识别大模型""伪素人账号识别模型"等专项工具,将治理响应速度从"周级别"缩短至"小时级/实时拦截"。
"生态哨兵"系统与"黑种子库"的建设尤为关键。前者能实时梳理新发布笔记,一旦发现大量同质异常内容立即预警;后者已积累18万条违规数据样本,通过多模态对比快速识别疑似违规内容。这种"一场景一模型"的定制化设计,有效解决了通用模型适配不足的问题。
今年8月,广州某假货团伙通过"钓鱼笔记+评论区引导+个人页导流"方式售卖山寨名牌包,技术团队在短短几天内就升级模型锁定违规账号,最终处置数万造假账号,清理近20万条违规内容。这种敏捷响应机制确保不给虚假营销留下"时间窗"。针对虚假营销常用的"模板化写作"套路,团队通过不断丰富模板库,两个月内就使模板化笔记曝光违规浓度降低82%。

重点领域攻坚 重塑行业信任生态
在留学移民、房产、婚恋、母婴、旅游等重大消费决策领域,虚假营销不仅误导用户,更可能造成重大权益损害。小红书深入这些行业内部摸清营销套路,设置严格的资质准入标准和内容规范,清退大批违规账号,其中留学、婚恋行业违规账号浓度下降90%,房地产、文旅行业下降50%。
"普通用户的真诚分享是小红书真实生态的基础,也是用户决策的重要参考。"莱戈强调,虚假营销不仅破坏用户体验,更会形成"劣币驱逐良币"效应,迫使合规商家陷入造假竞争。治理行动开展以来,小红书搜索结果的用户负反馈率下降20%,用户对社区内容的满意度提升10%,标志着真实内容价值正在回归。
持久战战略 守护真实社区底色
面对虚假营销的持续对抗,小红书将治理视为一场"持久战"。未来平台将从三方面加大治理力度:全方位提升识别能力实现精准打击,更新线索挖掘策略提升自动化处置能力,优化算法模型保护用户体验。
这场治理行动不仅彰显了小红书维护社区生态的决心,更为内容平台树立了治理标杆。通过技术创新与体系化治理的双重保障,小红书正让"真实"重新成为社区最珍贵的标签。正如莱戈所言,只有让虚假伪装无处遁形,才能真正保护用户权益,让每一份真诚分享都获得应有的价值与尊重。